制冷与空调设备安装、调整的安全操作技能
1.制冷机的安装操作技能
(1)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安装
1)压缩机基础的检查和验收
①基础检查验收。制冷压缩机基础一般由土建单位施工,向安装单位移交前必须共同检查,确认合格后,安装单位进行验收,并转入下一工序。基础检查的内容有:
基础的外形尺寸、基础平面的水平度、中心线、标高、地脚螺栓孔的深度和距离、混凝土内的预埋件等,这些均应符合设计或现行的机械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基础四周的模板、地脚螺栓孔的木盒板及孔内的积水等,应清理干净。对二次灌浆范围内的光滑基础表面,要用钢钎凿出麻面,以使二次灌浆与原来基础表面结合牢固。验收时,一般基础各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基础处理中应处理的问题有标高不符合要求、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偏移及平面水平度超差等。
如标高过高,可用錾子錾低;标高过低时,可将原基础平面錾成麻面,用水冲洗干净后,再补灌混凝土。
预埋地脚螺栓有个别的偏差,偏差较小时,可用气焊火焰将螺栓烤红后调整到正确位置;偏差过大时,可沿螺栓周围凿一定深度后将螺栓割断,按要求尺寸再搭焊一段。
对二次灌浆的基础螺栓孔,如留孔的偏差过大,应凿大预留螺栓孔。
如基础平面水平度超差,应由土建施工人员进行修整,使水平度超差范围达到标准要求。
2)设备上位、找正和初平。
制冷压缩机上位前,要将其底部和基础螺栓孔内的泥土、污物清除干净,并将验收合格的基础表面清理干净。根据施工图并按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对其纵横中心线进行放线,可采用墨线弹出设备的中心线。
①制冷压缩机上位。上位就是开箱后,将制冷压缩机由箱的底排上搬到设备的基础上。
a.利用冷冻站内已安装的桥式起重机,将制冷压缩机直接吊装上位。
b.利用铲车上位。
c.利用人字架上位。先将制冷压缩机运到基础上,再用人字架挂上链式起重机将其吊起,抽去箱底排,将制冷压缩机安放到基础上。
d.利用滑移方法上位。将制冷压缩机连同底排运到基础旁摆正,对好基础,再卸下制冷压缩机与底排的连接螺栓,用撬杠撬起制冷压缩机的一端,将几根滚杠放到制冷压缩机与底排之间,使制冷压缩机落到滚杠上,再在已放好线的基础和底排上放3——4根横跨滚杠。用撬杠撬动制冷压缩机使滚杠滑动,将制冷压缩机从底排上水平滑移到基础上。最后撬起制冷压缩机,将滚杠撤出,按具体情况垫好垫铁。
采用滑移方法上位,撬动时应均匀用力。制冷压缩机滑移时,应平正,不可发生倾斜等现象。要十分注意保护人身安全和避免制冷压缩机受损。
②制冷压缩机找正。找正就是将制冷压缩机上位到规定的部位,使制冷压缩机的纵横中心线与基础上的中心线对正。
制冷压缩机找正时,除使其中心线与其基础中心线对准外,还应注意使制冷压缩机上的管座等部件的方位符合设计要求。
③制冷压缩机的初平。初平是在上位和找正之后,初步将制冷压缩机的水平调整到接近要求。待制冷压缩机的地脚螺栓灌浆并清洗后,再进行精平。
制冷压缩机上位后,将地脚螺栓穿到设备底座的预留孔内,加套垫圈并拧上螺母,使螺纹外露2——3扣。初平后将基础的地脚螺栓孔用混凝土灌浆。
a.初平前的准备。安装过程中,制冷压缩机一般用垫铁找平,再用地脚螺栓固定。
设备安装中应使用垫铁。垫铁要承受设备的重量,同时当设备与基础固定在一起时,垫铁还要承受地脚螺栓的锁紧力。
初平前,先将垫铁组放好,垫铁的中心线应垂直于设备底座的边缘。放置平垫铁时,最厚的放在下面,最薄的放在中间,精平后应将钢板制成的垫铁相互焊牢。每一垫铁组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无松动。
b.初平。在制冷压缩机的精加工水平面上,用框式水平仪测量。如水平度超差,可用打入斜垫片的方法逐步找平,直到接近要求为止。
3)设备的精平和基础抹面
①地脚螺栓孔二次灌浆。制冷压缩机初平后,可对地脚螺栓孔进行二次灌浆。灌浆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灌浆后应洒水养护,待混凝土养护达到强度时,紧固地脚螺栓。
立式和W形压缩机精平,可用框式水平仪在气缸端面或压缩机进、排气口(拆下进、排气阀门及直角弯头)进行测量。如W形压缩机气缸直径较大,也可在直立气缸的内壁上进行测量,如图6—1所示。
V形和S形压缩机精平,可用角度水平仪在气缸端测水平。如无角度水平仪,可在压缩机的进、排气口和安全阀法兰端面进行测量。
采用铅垂线法精平V形和S形压缩机时,可将铅垂线挂在飞轮的外侧,在飞轮外侧正上方选一点,并用塞尺测此点与铅垂线的间距;再转动飞轮,将上方测点转至下方,并用塞尺测量该点与铅垂线的间距,这两个间距如不等,则调整斜垫铁,直至两个间距相等为止。
对于这类压缩机的精平,也可用框式水平仪测量飞轮外缘的水平。在测量设备的水平时,必须将测量平面上的油漆、防锈油刮干净,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②基础抹面。设备精平后,将制冷压缩机底座与基础表面间的空隙用混凝土填满,并将垫铁埋在混凝土内,用以固定垫铁并将制冷压缩机负荷传递到基础上。
(2)溴化锂制冷机的安装
溴化锂制冷机的安装要打好设备基础,正确吊装就位,使溴冷机水平达到要求。
1)基础。如果在单层机房内安装溴化锂制冷机,应首先做好机房地面以下深度约1m的地基,最好对机组纵向承重的基础座位置浇注混凝土台座,至少要用三合土夯实,以防止地面下沉。浇注机房混凝土地面的同时应搞好电线与仪表线管以及冷水、冷却水、蒸汽凝结水管段的预埋。预埋管应尽可能远离地面承重位置。承重位置的基础或基础台座的铺设要求水平,并用水平仪进行校核。有基础台座的基础分两次浇注完成。机组安装就位后,如对台座有较大的损坏,可进行局部修补。必须注意的是:浇注基础的水泥标号不得太低,所有的预埋管口在浇注完成后要封好,以防杂物进入。
2)机组安装。溴化锂制冷机的安装分整机安装和散件安装两种形式。整机安装分机器吊装和人工安装两种方式。人工安装一般是先将机组运至与基础纵向平行的对应位置后,再上基础台。散体安装的大型制冷机组需在现场组装时,应先把下筒体运至基础上校准,然后依次安装上桶体、管道和部件。
3)管道安装。为了使机房有足够的场地进行操作和检修,机房中的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下敷设。为了安装流量计及其仪表的需要,蒸汽管和水管路至少有一端需架空安装。此外,还应预先留出安装仪表管箍和短管管口的位置,待焊好后再吊装连接。
安装完毕的管道需进行压力试验。试验规则依管道安装规范而定。泄漏的地方应补焊处理。但蒸汽凝结水管路可不做压力试验。
压力试验后应对地下铺设的管道外壁涂1——2遍沥青漆,待漆干后方可填土还原。对于架空的冷水管道、蒸汽管道应进行保温处理。
2.制冷机及制冷设备的调整
(1)蒸气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的运转参数及其调整
蒸气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情况主要通过制冷剂在系统内运行的压力、温度等参数表现出来,如蒸发压力与温度、冷凝压力与温度、压缩机的吸气与排气温度、中间压力与温度等,同时还有润滑油压力与温度、冷却水流量与温度等。影响系统运行的因素很多,因此,应根据系统运行的实际条件来调整控制运转参数,使系统安全、经济、合理运行。
1)蒸发温度与压力。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应满足用冷要求。如冷却排管的蒸发温度应低于用冷温度10——12℃,冷风机送冷的蒸发温度低于用冷温度8——10℃,沉浸式蒸发器蒸发温度低于用冷温度5℃左右,冷水机或盐水机组蒸发温度低于用冷温度4——6℃。由于蒸发温度一般不能测出,常先测出蒸发压力,再通过查图表得出蒸发温度。因此,实际系统运行中依靠调节蒸发压力来调整蒸发温度。通常,系统蒸发面积和压缩机容量不变而热负荷发生变化。如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需降温物质增加使热负荷增加,蒸发器中制冷剂蒸发量大于压缩机的吸气量,蒸发温度升高,此时需增加运转压缩机的缸数或台数,提高制冷量,使蒸发温度保持稳定。反之应减少压缩机的缸数或台数。这里还应注意,系统运行过程中如蒸发器表面结霜、油垢过厚、供液阀开启度小,也会使蒸发温度降低。对这种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除霜、去垢、增大供液量来稳定蒸发温度。
2)冷凝温度与压力。和蒸发温度相类似,冷凝温度也要通过冷凝压力或排气压力的读数查表得出。冷凝温度通常与冷却方式有关。如水冷冷凝器的温度高于冷却水出口温度4——6℃,蒸发式冷凝器冷凝温度要比夏季室外湿球温度高5——10℃,风冷式冷凝器冷凝温度要比空气温度高8——12℃。冷凝温度与环境温度、空气流速、水温、水流量、水流速、压缩机的排气量、冷凝面积等因素有关。实际操作中经常采取调节水流量或进水温度来调节冷凝温度。同时,应注意保持换热面的清洁。
3)中间温度与压力。对于双级压缩制冷系统,测得中间压力,查表即可得到中间温度。中间温度与冷凝温度、蒸发温度、高低压压缩机容积比有关。将根据这三个参数查表求得中间温度与实际测得的中间温度相比较,作为调节的依据。通常采用改变压缩机的台数或利用螺杆压缩机的滑阀改变容积比等方法,调节中间压力。
4)过冷温度。双级压缩式制冷循环过冷温度应比中间冷却器内的温度高3——5℃。单级制冷循环过冷温度较小,通常在3℃左右。若采用回热循环,过冷温度会大一些。提高过冷度,对提高系统的经济性有利。
5)油温与油压。活塞压缩机的油温应控制在45——60℃,最高温度应低于70℃,最低温度应大于5℃。若油温过高,应提高油冷却器的进水量来降低油温。油压应控制在比吸气压力高0.15——0.3MPa。油压过高、过低都应停机检查,待油压正常后再开机。油冷却器和活塞缸套的冷却水进出水温差应为5——10℃。
6)压缩机运行参数。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氨压缩机为<150℃,R22与氨相同。压缩机的吸气温度:氨压缩机吸气温度高于蒸发温度5——10℃;氟压缩机的吸气温度<15℃。氨单级压缩比≤8,氟单级压缩比≤10。否则,系统应采用双级压缩。压缩机正常运行时其排气压力以及吸气、排气压力差不得超过规定值,否则应停机检查。另外,压缩机轴承温度应在35——60℃之间或更低,轴封的温度应低于70℃。
(2)溴化锂吸收式机组自动调节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在正常运行中,机组制冷量随外界热负荷的变化而改变,需要机组相应地变化,以满足变负荷的要求。溴化锂机组是利用热能来制冷的,加热介质的参数变化将引起机组性能的变化。溴化锂机组的自动调节,是围绕保持蒸发器冷媒水出口处温度的恒定来设定的。
1)加热蒸汽量调节。加热蒸汽量调节以蒸发器冷媒水出口处的温度为信号,通过调节加热蒸汽量改变制冷量。
当外界热负荷减小时,蒸发器冷媒水出口处温度降低,安装在冷媒水管道上的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调节器和执行器,调节阀减小开度,发生器的加热蒸汽量减小,降低机组的制冷量,使蒸发器冷媒水出口温度回升至给定值。改变加热蒸汽量调节制冷量,中间必须经过发生器、冷凝器及蒸发器等换热设备。因此,由一工况变化到另一工况的时间较长,惯性较大。如将制冷量由额定值的88%降至63%,约需20min;制冷量由70%升高到100%,约需25min。
加热蒸汽量调节的优点是,调节元件安装于蒸汽管道,不涉及机组真空系统,不与溴化锂溶液接触,安全可靠。当外界热负荷降低时,进入发生器的蒸汽量减少,发生器出口处浓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对于制冷机组运行过程中防止溶液结晶有利。但是在制冷量低于50%时,单位制冷量蒸汽消耗量大,热力系数降低,不经济。
2)加热蒸汽凝结水量调节。加热蒸汽凝结水调节如图6—4所示。当外界负荷降低时,蒸发器冷媒水出口温度降低,由安装在冷媒水管道上的感温元件发出信号,通过调节器和执行器,调节蒸汽凝结水管道上的调节阀,减小凝结水的排泄量。凝结水逐渐蓄积减小有效传热面积,机组制冷量下降,直至蒸发器冷媒水出口温度恢复为给定值。
通过改变冷却水量来调节机组的制冷量,从而使蒸发器出口处冷媒水的温度保持恒定。当外界负荷降低时,蒸发器出口处冷媒水的温度降低,由感温元件发出信号,经调节器和执行器使调节阀动作,减小进入冷凝器冷却水量。冷凝温度升高,抑制发生器的作用,减小冷剂发生量,降低机组制冷量。
采用冷却水调节方法,元器件安装不涉及机组真空,没有泄漏问题和元器件防腐问题。但是,此法制冷量调节范围窄,通常仅在额定值的80%——100%范围内。
这是因为如果使制冷量降低20%,冷却水量要减少50%。在这种情况下,冷凝温度升高,冷凝器中传热管结垢情况加剧,对机组的运行不利。
4)溶液循环量调节。溶液循环量调节如图6—6所示。这将克服加热蒸汽量调节、凝结水调节或冷却水量调节中遇到的低负荷时单位制冷蒸汽消耗量大,经济性差的缺点。当外界负荷降低时,通过感温元件、调节器和执行器、安装在稀溶液管道上的调节阀动作,减少进入发生器的稀溶液量,使蒸发器出口处冷媒水温度回升,直至恢复到给定值。
a)溶液循环调节b)各种调节方法与蒸汽消耗率的关系
1—冷却水量调节2—加热蒸汽(或凝结水量)调节3—溶液循环调节采用循环溶液量调节经济效果最佳,制冷量从100%降至10%时,单位制冷量消耗的蒸汽量几乎不变。但其最大的缺点是调节阀必须安装在溶液管道上,可能影响机组真空度,且需考虑防腐问题。此外,这种方法如不与蒸汽流量调节或凝结水量调节配合使用,则由于进入发生器的稀溶液量减少,而加热蒸汽量又不受控制,发生器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增大,可能产生结晶,所以溶液循环调节不宜单独使用。
5)组合调节。将溶液循环量调节和蒸汽量调节相组合原理如图6—7所示。当外界负荷减小时,通过蒸发器出口冷媒水管道上的感温元件发出的信号来调节进入发生器的溶液量和加热蒸汽量,降低制冷量,从而维持蒸发器出口处冷媒水的温度在给定的范围内。当制冷机组在低于50%的负荷下运行时,将稀溶液的旁通阀打开,减小进入发生器的稀溶液量,即稀溶液旁通与蒸汽量调节联合使用;而当制冷机组在50%以上负荷下运行时,旁通阀关闭,仅依靠调节加热蒸汽量来改变机组制冷量。旁通阀可以采用双位式调节阀。
组合式调节的另一种方式是蒸汽凝结水量调节和溶液循环量调节相配合。工作原理与上述过程相似,只是将调节阀安装在凝结水管道上。
6)直燃型机组能量调节。直燃型机组能量自动控制原理如图6—8所示。
在全负荷条件下,燃烧器将处于最大燃烧量的状态。当外界热负荷减小,冷媒水出水温度下降时,燃烧器将减小燃烧量以适应外界变化的热负荷。当所需燃烧器的热量低于最小燃烧量时,燃烧器将出现断续工作状态。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温度传感器是经过标定的热电阻。温度控制器采用模拟控制器或微电脑控制器。执行器采用电动执行器。燃气调节阀采用角行程蝶阀。为了保证燃烧器中具有一定的助燃空气,在燃烧管路和空气管路上同时设有流量调节阀,两者通过联锁机构同步动作。空气流量调节阀也采用角行程蝶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冷媒水的进口和出口处,被测冷媒水的温度与设定的冷媒水温度相比较,根据偏差控制进入燃烧器中燃料和空气的量,尽量减小被测冷媒水温度与设定冷媒水温度的偏差。控制器采用比例积分控制,反应速度快,又能消除静态偏差,控制精度高。
制冷与空调设备安全装置、调整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制冷作业人员培训:制冷系统紧急事故应急防护处理技能 8535 ~